近日,全国13个地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齐聚北京,参加教育部召开的中考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从这类地市的改革探索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地在一些做法上有所不同,但都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三个方面达成了突破――
新中考:打破各科分数简单相加老命题
中考改革体现“一改三突破”
早在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指导文件中就指出了新课程下中考改革的方向:改变以升学考试考哪几科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突破,达成中考的“一改三突破”。
“学业考试方法改变了,成绩也由过去的分数变为了等级”是这类地市的一同做法。初初中生毕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1、一考多用”;调整考试考哪几科,初中毕业考试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法,有些地方考试又分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而考查则分为操作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类;考试内容也由过去的常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加大了与社会生活、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联系,考试试题具备开放性和探究性;学业成绩的呈现方法由百分制变为等级制,或是分数加等级。
除去学业考试的改变,综合素质评价常见成为中考改革的一个新内容。依据教育部需要的初中毕业学生的基础性进步目的,各地依据实质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并实行了多元主体评价、等级呈现的方法。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不是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依据,也是普高录取的要紧依据。
今年,湖北武汉有91名学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不符合省级示范高中需要而被降等录取,相同的状况也出目前了其他一些地市。在初初中生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高中招生录取一改以往单凭学科分数简单相加的做法,综合素质评价已经作为招生录取的要紧依据之一。尽管各地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各有不同,但对初中办学已经产生了积极导向。
新中考发挥好导向用途
中考规范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推进了课程改革的推行,引导了社会和父母的教育价值观。
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觉得,中考改革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过去虽然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但老师们会说中考不改,大家的课堂就不敢改。新中考强化了学生革新实践能力的考查,这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没办法适应,因此,中考改革牵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推行引发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全方位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提供了支撑。中考改革也为学校的规范革新与资源建设提供了契机。新疆克拉玛依教育局局长彭建伟觉得,学业成绩的等级呈现,模糊了学生在学科考试分数上的细微差距,学生心理负担得到了缓解,综合素质评价对社会和父母的教育价值观起到了非常不错的导向用途。山西临汾教育局副局长张志感在谈到该市三年来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录取挂钩的结果时说:“这种导向正在引发和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由于这回答了学校除关注学业成绩以外,还应该关注什么的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明确的目的。黑龙江宁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振东则表示,因为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每个方面,并准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学生变得乐学、善学和好学,辍学现象和“双差生”
现象明显降低了。教师不再为了关注几个升学的学生而加班加点,而是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有空闲和精力参加教研和培训活动,更要紧的是引导学校愈加关注内涵建设,特别促进了薄弱学校的进步。
仍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
1A5C与6B哪个的分数高?哪个的进步更全方位?这是等级制将来一些地方遇见的现实追问。中考改革关系重大,怎么样达成公平、公正和公开,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在学业考试方面,怎么办水平考试与客观存在的选拔考试的矛盾,做到既能引导教学,又有益于人才选拔;命题技术方面怎么才能真的体现课程标准的需要,体现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综合素质评在目前现实情况下,需要成长在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下的孩子提供同一标准成长实证材料,而且还要影响到将来进步是不是有失公平;怎么样达成综合素质评价在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平;怎么样使评价更科学,等等。
另外,中考改革对教师出提出了更高需要。相对试题评价,教师对学生成长进行动态评价、察看评价、表现性测试、档案袋评价等方法比较陌生,而评价又是需要专业常识的工作,因此,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就看上去非常重要。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困惑。有的评价指标很难量化分解;一些区域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存在弄虚作假、指导不规范、把关不严的状况;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工作繁琐,亟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另外,高考考试规范也对中考规范改革起着制约用途,伴随中考规范的改革,高考考试规范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报记者赵小雅)
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进入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其中有17个实验区的初中起始年级进入了课改。在教育部的统一需要和指导下,2004年6月,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首批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单独命题的学业考试,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中招生的要紧依据之一,从而打破了以往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尺的高中招生规范,达成了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的突破。
2005年,又有500多个实验区进行了中考改革。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区域已经进入了新中考,进一步推进与健全与课程改革有关的中考规范的改革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